百度 而国乒女队参加资格赛淘汰赛阶段的7位姑娘,除李佳燚因为和孙颖莎内战出局外,其余6人全部晋级正赛和陈幸同会师,国乒女队7人进入正赛和韩国日本的高手们再次争夺冠军的归属!

马义民入户走访。
人物简介:马义民,中共党员,安徽省定远县公安局科技信息通信室警务技术一级主管。从警32年来,马义民曾荣获“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”“全国优秀人民警察”全国“最美基层民警”“安徽好人”等称号,荣立个人一等功、二等功、三等功各1次。
5月29日,全国公安科信部门“身边榜样”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办。报告会上,马义民分享了利用科技服务群众的动人故事。从最初负责维修通信设备的技术员,到如今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的警务技术专家,他用半生时光走在科技强警路上,也用一颗为民初心,成为群众心目中的“团圆使者”。
科技强警“千里眼”
1983年,18岁的马义民参军入伍,在部队学习载波通信技术;1993年,28岁的他脱下戎装换上警服,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从警之路。
马义民扎根公安科技岗位30余年,亲历了公安信息化从无到有的飞跃。2006年,他带队开展城市联网报警和视频监控建设,即使摔伤致左臂落下抬举困难的病根,仍坚守一线。
“2006年到2016年是公安科技飞速发展的10年,从音频到视图,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,只凭借在部队所学的载波通信那点儿底子,是远远不够用的。”马义民说,他虚心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,并查阅相关资料,10年间潜心钻研摸索科技建设与应用。
多年来,马义民始终紧盯最新信息技术,着眼辖区发案的最新趋势,总结出多项技战法,向系统开发单位提出近30条意见建议,协助基层所队侦破各类案事件1600余起,为一线实战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其独创的“盯准细节特征,碎片化组合”等一整套技战法,准确率在95%以上。
“他在信息识别方面经验独到,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。”定远县公安局党委委员、副政委姚勇说,“以前查询、分析监控视频,盯十几个小时是常事,而马义民的视频分析方法,只需花几分钟。”
2025-08-04凌晨,在定远县与邻县交界处,一辆车撞上行人后,趁着夜色逃离了现场。交警赶至现场时,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。马义民认为,只要车辆驶过,就会留下痕迹。随后,他重点查看案发地段前后卡口视频监控,对所有路过车辆逐一排查。他一天一夜未睡,根据碰撞部位,一帧帧、一辆辆地查找。经过对560多张图片的仔细比对,一辆红色大货车进入他的视野。
“该车右前灯上方有个长约10厘米的裂痕,符合被撞者的身高。”马义民清晰地记得。这是一辆高3.3米、宽2.5米的大货车,10厘米长的痕迹对于巨大的车头来说,微乎其微。正是这个微小的痕迹,让警方直接锁定肇事车辆,找到肇事嫌疑人。
“我坚持对案事件的研判结果进行复盘,和同志们一起分析总结,期间听取了很多意见建议,据此对系统应用功能和监控点位加以改进和优化。”马义民说,通过小课堂的形式,他将多种研判技巧与同事分享,助力提高案事件的侦破率。
万家团圆“摆渡人”
在一次次案件侦破中,马义民逐渐意识到,科技的力量不仅能够打击犯罪,更能温暖人心。那些在监控画面中一闪而过的模糊身影,那些在数据海洋里若隐若现的蛛丝马迹,背后或许藏着一个破碎家庭的团圆梦。正是这份感悟,让这位刑侦战线的“科技尖兵”,开始助力离散家庭实现团圆梦。
“如果说视频侦查研判让我走到了实战一线,那么,公益寻亲则让我真正走到了群众身边。”马义民说。
结缘寻亲,时间要回溯到2017年。那年,有人带着一张模糊的照片找到马义民,希望他帮忙寻找走失近8年的智障弟弟。通过仅有的线索,马义民摸排出面容相似的走失人员信息,经过逐一辨认比对,最终找到了失踪者。自此,他开启了一段用科技助力团圆的温暖征程。同年9月,马义民建起第一个“圆梦警民救助群”。如今这个群已扩建为5个,覆盖全国1200多个救助站。在群里,每天约有50条寻亲求助信息上传。马义民总会利用业余时间为这些求助者寻找希望。
白天,他是刑侦战线的“科技尖兵”;夜晚,他化身离散家庭的“寻亲使者”。截至今年6月,马义民累计帮助1.6万个破碎家庭实现团圆,让无数离散的亲人得以重逢。?
为更好服务群众,马义民发起成立“定团圆”志愿服务项目。在他的感召下,全国各地100余名民警向他“投师学艺”,主动加入志愿服务活动中。2023年9月,他收到中央电视台《等着我》栏目组的特殊委托:寻找抗美援朝英雄张桃芳失散70年的战友。面对几乎为零的线索,他翻阅无数史料,走访各地老兵,最终让三位战场上的生死兄弟在历史长河中“重逢”。当张桃芳的遗孀握着战友的手泣不成声时,马义民深深体会到:有些团圆,可以穿越时空。
位于定远县公安局9楼的“马义民视频巡查工作室”里,112面锦旗静静诉说着1.6万个团圆故事。每一面锦旗背后,都是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,一次科技与温情的完美相遇。
“每当看到亲人相拥而泣,我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。”马义民说。
忠诚警魂传承者
这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,对事业的执着坚守,在马义民身上并非偶然。这份大爱背后,是一个警察世家两代人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传承。
“父亲带病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,哥哥为保护群众牺牲,我必须扛起这面旗。”马义民说,他出身警察世家,父亲是1952年入警的老公安,哥哥马元新是定远县首位公安烈士。现在,他传承了父兄的忠诚基因。
跨越70多年的警魂,镌刻在漫长岁月中,诉说着警察世家生生不息的家风传承、忠诚无声的铿锵誓言和矢志不渝的热血信念。
32年来,他像“老马”般负重前行,即使临近退休仍初心不改:“只要群众需要,我会干到生命最后一刻。”在他身上,科技强警的“硬实力”与为民服务的“软心肠”完美交融。
父亲和哥哥的精神始终激励着马义民。“无论走到哪里,走多远,我都不会忘记初心和来时的路。”马义民说。
32载从警路,一颗赤诚为民心。马义民用科技之力助力刑侦实战,以仁爱之心温暖离散家庭,在“科技尖兵”与“团圆使者”的双重角色中,诠释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。他让冷冰冰的数据有了温度,让硬核科技饱含深情。
马义民的故事启示我们:科技从来不是冰冷的工具,当它与为民服务的初心相遇,就能创造出超越技术的价值。
英模讲述:走到哪里都不忘来时路
我出生在一个警察家庭,父亲带病坚持工作,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;大哥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献出了年轻的生命。他们的精神感召着我。28岁那年,我脱下戎装,穿上警服,来到公安通信岗位,一干就是30多年。我亲历了公安科技的飞速发展,可以说,科技强警这把利剑,倾注了一代又一代科信人的心血与智慧。

马义民和同事比对流浪人员信息。
2006年,公安部开展城市联网报警和视频监控建设,定远县作为试点县开展工程建设。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,只能摸着石头过河。一年多时间,我带领工程建设人员踏勘了全县城乡所有的道路。有一次我从2米高的登高车上摔了下来,落下了左臂抬举困难的病根。当看到视频技术在实战中的巨大作用时,我感叹: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!
2017年定远县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。我主动通过视频监控发现车辆和人员的异常行为,再顺藤摸瓜关联案件。就这样,一个月发现了两个盗窃团伙,协助侦破了数十起案件。2018年3月,滁州市公安局首次批准成立以我名字命名的工作室——“马义民视频巡查工作室”。多年来,工作室协助侦破各类案事件1600余起,成功研判出潜逃20年以上的命案在逃人员5名。2021年2月,我在工作中发现一名流浪男子十分可疑,立即运用多种技战法细致研判,最终查明这名男子就是潜逃25年的命案在逃人员王某。1996年,王某把同村女大学生骗至家中杀害后潜逃。由于王某在逃跑中因交通事故致面部严重变形,这让他多次侥幸逃过警方的排查。25年的积案昭雪,也使我们的技战法得到了实战印证。
如果说视频侦查研判让我走到了实战一线,那么公益寻亲则让我真正走到了群众身边。为了把公安科技更加广泛地运用到为民服务的各个领域中,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公益寻亲,主动和全国1200多个救助站,以及中央电视台《等着我》栏目组、“头条寻人”等公益组织建立联系,开展寻亲工作。截至目前,已经帮助1.6万个离散家庭实现团圆,为65名革命烈士和老兵找到亲人和战友。
2023年中秋节前夕,一位老大娘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我的办公室,请求我们帮助其寻找走失多年的女儿和外孙女。老人的女儿是聋哑人,30多年前带着2岁女儿外出走失,但家人从未放弃寻找。我们也没有放弃,通过一点点模糊的信息展开寻找,找到了多名疑似对象,最终在200公里外的六安市找到了老人的女儿。中秋节那天,失散30多年的一家人终于团圆了。
我看到过很多次亲人团聚的感人场景,每次都会不由得流眼泪。我为每一个团圆家庭祝福,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。
父兄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,使我像负重前行的“老马”,无论走到哪里,走多远,都不会忘记初心和来时的路。32年从警路,为民服务每一天。君若问我年何几,花甲之年不含糊。